关于征求《关于2019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的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意见的公告

浏览次数: 征集单位: 六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征集时间:[ 2019-01-02 09:05 ] 至 [ 2019-01-12 19:50 ] 状态:已结束

按照市政府要求,市经信委起草了《关于2019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的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。

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,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:

1.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邮寄至:六安市行政中心7号楼2楼市经信委办公室。来信请注明“征求意见”字样。

2.形成书面材料签字或盖章传真至3379211。

3.通过电子邮件将意见发送至:314292171@qq.com。

联系电话:0564-3379895。

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年1月12日。

 

附件:关于2019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的意见(征求意见稿)

 

 

2019年1月2日

 

 

 

 

 

关于2019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的意见

(征求意见稿)

 

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实施“十三五”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。全市工业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振兴战略,以制造强市建设为中心,着力构建“3610”产业新体系,重点实施工业转型发展“十大行动”,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。力争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比重达70%以上,装备制造业首位度达25%以上,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.5%。

一、民营经济提升行动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、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,在全市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。严格执行放管服改革、减税降费、金融扶持、纾困解难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,打通政策落地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整合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,设立市中小企业(民营经济)发展专项资金,规模扩大至1亿元。深入开展“四送一服”、“千名行长进万企”、“税润千企万户行”等活动,畅通政企交流渠道,构建“亲”“清”新型政商关系。积极争创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市、县(区)。

二、龙头企业壮大行动。加快实施“百亿企业培育、十亿企业成长、纳税过亿企业扶持”行动计划,围绕六大主导产业、十大产业集群,抓重点、分梯队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,力争10亿元企业突破15户,亿元企业突破360户。依据企业亩均税收、亩均销售收入、单位能耗产出值、研发投入占比、全员劳动生产率等绩效指标,制定《六安市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办法》,每年发布一次50强企业(分行业)排行榜,激励企业上规模、上水平,谋发展、争先进,推动资金、政策等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。

三、“专精特新”培育行动。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中小企业“专精特新”发展政策,加快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、创新能力强、产品质量优、经济效益好的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。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后备库,集中资源和政策扶持,力争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,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“单打冠军”“配套专家”和“行业小巨人”20家,“专精特新”覆盖率达到15%。鼓励和支持企业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“专精特新”板挂牌。有效发挥市中小企业(专精特新)发展基金作用,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信贷和投资支持。

四、创新驱动倍增行动。大力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建设,积极开展与大院大所合作,鼓励骨干企业联合高校、科研院所,设立院士工作站,共建行业研发平台。探索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,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,开展企业技术难题征集和高等院校科技成果发布双向对接活动。高标准推进安徽六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,加快六安大学科技园二期工程、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、氢能产业研究中心建设。力争全市制造业规模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25%以上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%;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,新增省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,省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,省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;新设立院士工作站2-3家,在氢燃料电池、航空航天等领域院企共建平台取得突破。

五、技术改造升级行动。分层次推动企业技术改造,在电子信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家居制造等行业率先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,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;在农产品加工、纺织服装、机械加工、采矿冶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推广“机器换人”,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。力争全年技改投资增长15%以上,实施“机器换人”500台以上,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、智能工厂、绿色工厂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。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升级“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”,支持企业积极参与“精品安徽、精彩安徽”宣传,争创安徽工业精品3项。

六、项目落地提速行动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项目调度管理机制,认真落实《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项目施工许可证办理流程工作方案(试行)》,探索建立项目管理台账制、按月调度制、定期通报制、领导联系制、部门包保制“五项机制”,保障落地项目顺利推进、按期投产、尽早达效。力争全年工业项目投资增长10%以上。重点推进霍邱钢厂、金寨力信锂电池、迎驾野岭产业园、叶集绿色板材工业园、明天氢能产业园一期等重大项目按期投产达效,有序推进五洲新春产业园、应流航空产业园、美盈森智能工厂等一批项目建设,推动雅迪电动车、鸿路钢构二期、中科瑞华产业园、森德自动化二期等项目加快落地开工。强化双招双引优化增量,重点瞄准合肥产业配套需求,实行错位发展,开展精准招商,提高六大主导产业招商引资比重,紧盯航空航天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、电子信息、生物健康等新兴产业,灵活运用产业投资基金支持重大项目,引进牵动性强的行业引领项目,打造产业基地。

七、园区转型升级行动。围绕“工业强市主阵地、高质量发展增长极”的功能定位,按照“三融合、三为主”发展思路,出台促进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的政策措施。完成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整合工作,推进总体规划、产业发展规划和规划环评修编。健全园区发展分类评价评估体系和调度通报制度,力促各开发区跻身全省第一方阵。鼓励各开发区按照集聚集约要求,重点发展2-3个主导产业,明确1个首位产业,做强做优龙头企业,打造特色产业集群,提升产业竞争力。以错位发展、集群建设为核心,扎实推进合六经济走廊建设,力争走廊区域内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,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0%左右。

八、返乡创业助推行动。全面贯彻落实六安市返乡创业工程实施意见,以开发园区为主体,加快推进一批高水平创业平台建设,加强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园认定和管理工作,完善政策配套体系。力争创建国家级返乡创业类平台2个,省级返乡创业类平台5个,打造10个左右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园,新增小微创业企业600家,孵化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。加强返乡创业外部服务等基础能力建设,建立健全返乡创业人员管理台账,充分发挥驻外招商联络处、在外人才协会分会、异地六安商会等桥梁作用,广泛推介和宣传返乡创业典型,大力推行“帮办制”服务,提升政务服务水平。大力引导推动建立健全市场化、社会化创业服务体系。

九、困难企业盘活行动。研究制定困难企业处置方案,加大“僵尸”企业、闲置资产和土地处置力度,加快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步伐。探索设立纾困资金,启动对全市困难企业把脉问诊、因企施策,按照“股份合作一批、租赁承包一批、破产重组一批、整体出让一批、收回处置一批”的工作法,结合退城进园工作,处置长期停产工业企业及停建工业项目,切实减少无效低端供给,加快盘活工业存量资产。力争全年盘活困难企业100家,完成星瑞齿轮等20家企业的退城进园。

十、企业家培养行动。持续实施“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”,创立我市工业领军型人才培训品牌,培育一批本土“创二代”和企业接班人,补齐管理团队建设短板,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。大力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,弘扬企业家精神,提升企业家社会地位,发挥企业家经济发展领头羊作用,有效提振企业家信心。分部门、分行业组织企业家外出考察学习,发挥各级工商联、企联的桥梁作用,开展行业观摩活动,对标先进,拓展视野。

工业是区域经济的脊梁。各级和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,提高政治站位,坚定发展信念,把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,集中力量、集中精力、集中资源持之以恒紧抓不放。强化责任意识、担当意识、服务意识,全力建设“四最”营商环境。持续通过组织外出参观考察、工业项目观摩等活动,开展工业发展先进县(区)、先进开发区、十强工业企业和突出贡献企业家评选活动,激励争先进位、担当作为,努力营造重工强工的浓厚发展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