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拿地即开工”!在安徽正成为现实

浏览次数:信息来源: 安徽日报发布时间:2024-04-08 10:41
字号:下载我要纠错打印收藏

“标准地”改革,让越来越多开发区的工业项目享受到“拿地即开工”的便捷。据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消息,2021—2023年,全省开发区累计供应“标准地”3730宗、面积28.4万亩,102家开发区、滁州、马鞍山等6市新增产业用地全部按“标准地”供应,2752个“标准地”项目开工建设,其中709个项目已建成达产。

什么叫“标准地”?它是土地出让时把每块建设用地的投资、建设、税收、能耗、环境等标准给予明确,企业拿地前,就已经知道该地块的使用要求和标准,建成投产后,相关部门按照既定标准与法定条件验收。企业拿地后,高效办理用地规划、工程规划、施工许可证等,真正变“拿地可开工”为“拿地即开工”。

目前,全省73%的开发区成立“标准地”项目推进服务专班,50%的开发区推行容缺审批、告知承诺、模拟审批等制度,优化审批流程。合肥新站高新区设立“四证齐发”窗口,推行覆盖项目全流程帮跑代办服务,包河经开区针对项目建设环节提供全程精准化“店小二”服务。

出让模式不断创新。安徽约30%的开发区在托管区内推行“标准地”供应。芜湖市统筹推行“标准地”为基础的“双信地”模式;宣城市将“标准地”改革与低效用地处置专项行动有机结合,将低效用地闲置处置收回的工业用地全部按“标准地”再出让;金寨经开区探索在公管公服、仓储物流等用地类型推行“标准地”。

项目质量加速提升,全省开发区“标准地”项目的亩均税收约为开发区亩均税收的1.5倍。“标准地”投资项目亩均投资平均值达250万元,较改革前提升43%;亩均税收平均值20万元,较改革前提升58%。

标签:
关联信息